- 发布日期:2025-10-17 12:03 点击次数:194
刚确定韩国“外交政策”的李在明,只隔了三天时间,似乎就想通了,到底应该对中美是什么态度。
不久前,韩国总统李在明,自上任以来头一次接受西方媒体专访。李在明基本上把韩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位置厘清了一番,那就是站稳美国这条大船,但同时他也给这艘船加了个稳压器——处理好与中国的关系。不然呢?他担心韩国会变成中美博弈的最前线。
(韩国总统李在明)
首先,咱得承认,李在明的这个说法算是老生常谈。韩国一直想在中美之间当个“桥梁国家”,不过听起来好听,做起来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。过去几届韩国政府都想这么干,可见这活儿不好接。
但李在明这次说得特别起劲,背后可是有点小心思的。毕竟,韩国即将举办亚太经合组织(APEC)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,他们作为东道主,希望通过这一活动来促进中美两国的关系缓和。如果能在中美关系上做点实际进展,韩国在地缘政治上不仅可以松口气,还能在国际舞台上提升一下自己的存在感。
(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办前,韩国外长访问中国)
不过,就在他这番表态后,又过了3天,他立刻发表了关于美国的讲话,这看似快节奏的转换,似乎为他对中美关系的处理方式揭开了一个小窗口。
7月份的时候,韩国和美国进行了一项口头贸易协议,美国愿意降低对韩国商品的关税,而作为交换,韩国将在美国设立一个350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。这基金里,1500亿是用来搞造船业的,而韩国的私营企业也打算在美国多投个1500亿。
李在明可不是任由韩国企业投资,他直言,如果韩国在这场谈判中,完全接受美国的条件,但没有做好保障措施,韩国经济可能面临1997年金融危机那样的局面。那一年,韩国的出口型经济崩溃,韩元狂跌,工厂倒闭,失业潮来袭,谁还敢忘记?
(李在明还没有和特朗普彻底达成协议)
韩国当时的外汇储备只有区区300亿美元,却背着1100多亿美元的巨额外债。这样的阴影,让李在明自然要小心谨慎。他表示,如果照美国的要求提取3500亿美元,并以现金形式投资于美国,那韩国真有可能再次走到悬崖边缘。
并且,就在李在明忙于中美之间的平衡术时,9月初,美国移民执法部门突袭了韩国现代汽车和LG新能源在佐治亚州的合资电池厂,扣下了300多名韩国工人,指控他们违反移民法。这场突袭引起了韩国一片哗然,韩国民众对特朗普政府对待这些工人的“严厉手段”表示愤怒。
李在明这时候又发挥了一下他的平衡功力,他警告说,这种行动可能让韩国企业在美国投资的信心动摇,但同时,他也表示理解特朗普本人的立场,认为这行动并非特朗普本人下令,而是执行层面的“过度行事”。美国已经道歉,各方也同意合作找出解决办法。
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这样的事件给了李在明一个机会,让他在中美夹缝中调节韩国的位置,同时展示他的战略灵活性。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格局中,韩国试图在两个大国之间游刃有余,可谓是如履薄冰。
(美方曾拘留数百名韩国工人)
总结来看,李在明所做的,不仅仅是高难度的外交平衡游戏,更是在全球局势中为韩国寻找一个更为稳定和长远的发展路径。这不仅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,还需要国内各界的支持。未来的韩国,需要的是一个既能与美国并肩,又不过于疏远中国的策略,而这条路可能比我们想象中的更漫长、更充满挑战。
所以,李在明究竟能否在这场国际角力中,为韩国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呢?那还得看时间怎么回答。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,他目前采取的这些举措,至少展现了韩国不甘于仅仅作为美国的附属,而是希望在全球事务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。无论最终结果如何,韩国在中美关系中的“桥梁”之梦,也许正走在通往现实的道路上。